中国高铁为什么不走平地,而是建在高架上?三大因素是关键

中国高铁的发展,凭借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让世界为之叹服。那么当在你乘坐高铁时,有没有发现高铁大多都建在高架上,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高铁之所以大多建在高架上,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高铁的运行速度非常快,一般都在200km/h以上,为了保证如此高的速度,高铁运行时所需的路面就必须保持平直,这也就意味着高铁线路要尽量采用直线,避免过多的弯道,不能太过于起伏。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个叫做“最小曲线半径”的概念了,它是铁路上常用的技术标准,因为列车在高速行驶通过弯道时,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弯道外侧产生横向力对轨道产生挤压。所以在建造铁路时,我国就针对不同速度等级的铁路规定了,车辆可以安全通过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很容易造成列车脱轨,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事故。
而直接在地面上建高架,就能截弯取直,避开地形的限制。
此外,建设铁路时还要考虑诸如地貌、地质、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再加上地面修建铁路会因为地质等原因出现沉降,有时还会出现像洪涝、泥石流等阻碍交通的自然灾害,为保证安全平稳运行,高铁对于线路沉降的要求很高。而建高架桥的话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的桩基很深,能够达到六七十米。
展开全文
第二点原因就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修建的高铁长度几乎能够绕赤道一圈,想想如果将这样的高铁线路全部建设在地面上,那加起来将会是多么大的规模,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而且很多高铁都会在城市中穿梭,有些城市的土地资源本来就不够用,如果再分出来修建高铁,土地的利用率将会大大降低。而直接在地面上方建高架,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保护了当地的耕地和生态环境。
高铁建在高架上的最后一点原因,那就是节约成本。其实相较于在地面上铺设铁路,建高架桥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因为在地面上修铁路,需要考虑每一处的土质、温度和材料的均一性等,还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耽误修建进度。
而建高架桥则不需要考虑这些,看似在高处修建会有很大的难度,但别忘了我国有架桥机,这样一来就能实现高架桥的工业化、标准化建造,其精度、强度、均一性和稳定性等也能保持一致,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得道路更加安全可靠。
当然,高架虽好,但也有几乎不走高架的高铁。比如连接兰州市与乌鲁木齐市的兰新高铁,由于地质条件较好方便工人直接在地面上修路基,而且由于途径地区的风沙很大,在祁连山高山区路段甚至还建起了地上隧道,为防止列车在运行时受到风沙的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