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讯丨产品出现问题,面对质量纠纷生产者应该怎么办?

产品生产者责任纠纷
生产者,意为为了流通目的而加工、制作产品的人,在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伤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
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
销售者,意为使得产品流通而实施销售行为的人, 对于其所销售的产品因缺陷致人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
产品运输者责任纠纷
因产品的运输者的过错致使产品存在缺陷而致人损害时, 产品运输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四
产品仓储者责任纠纷
因产品的仓储者的过错致使产品存在缺陷而致人损害时, 产品的仓储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02
产品生产者责任纠纷的要点
本文以产品生产责任纠纷为例,简要阐述在法律事务中的处理要点,以便于企业的防患于未然,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产品生产者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产品存在缺陷
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者产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缺陷产品造成受害人民事权益损失
缺陷产品使用人或者第三人因缺陷产品遭受损害。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财产损害既包括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的损害,也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
三、缺陷产品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产品的缺陷与受害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然后,让我们看下在诉讼实务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
一、
对于产品缺陷的定义,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定标准只是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的辅助性标准、最低标准。如果产品符合法定标准,但仍然致人损害,不必然说明产品不存在缺陷。
二、
产品在生产完成出厂后,消费者若是对产品进行过改装改造,生产者对改装改造部分所造成的消费者损失不承担责任。
三、
如果对于产品生产完成后,有行业内统一标准的,或者是应该有相关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的,但是均未有的,仅仅是在产品上设置风险警示牌的,属于产品存在缺陷,对消费者产生损害的,生产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
如果是产品存在缺陷,但是缺陷与消费者的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仅仅是因为消费者自身的过错,那么生产者也无需进行赔偿。
五、
生产者不能因为产品缺陷部分并非由其生产,就主张不承担产品责任, 生产者应对产品整体承担责任。例如,假设汽车的电池部分作为配件不是 A 公司生产的,但是 A 公司作为整体的生产销售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03
企业的举证责任
如果企业一旦被牵扯进产品质量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是如何的,我们来一起探讨下。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此类案件,无需证明生产者有无过错,只需证明产品存在缺陷且致人损害即可。而生产者只能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进行举证。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随着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增长,其对于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在受到缺陷产品损害之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产品质量纠纷出现前,规避掉该风险,也成了企业们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在本文的介绍下,企业们可以就产品质量纠纷生产者责任环节有了初步了解!
相关法规 丨 Regulations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二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第一千二百零四条 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千二百零五条 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六条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对扩大的损害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前款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一千二百零七条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或者没有依据前条规定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